上海聚善慈善超市(品牌名:善淘Buy42)是中国第一家连锁慈善超市,目前在全国运营20家实体门店,其中一家位于长宁区程家桥路50号。近年来,善淘持续致力于助残就业、环保低碳、社区营造和乡村振兴等公益项目,并获得第十一届上海市“慈善之星”称号。
在程家桥街道善淘慈善超市,服装包袋、玩具家电等物品琳琅满目,它们来源于无偿捐赠,以市场价的三到七折出售,所得营业额用于支持各类公益事业。据善淘主理人蒋抒洁介绍,门店通过收捐企业及社区个人的闲置物资,经分拣、清理和消毒后,在店铺中重新流转,使其重新焕发出新的价值。“品牌名中‘buy42’是指buyfortwo,当你在我们店里买东西,一是为了自己,二是为了社会意义。”
记者在善淘程家桥店看到,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合作出售的书包,用来资助患有大病的儿童;“不成对”的袜子用于倡导认知障碍关爱。善淘还启动了“月捐人”计划,捐赠者可从店内获取一个大收纳袋,将每月整理的闲置物品放入袋中,然后以月捐方式捐到店里。通过这一行动,居住周边的阿姨经常将家中衣物整理好捐过来;刚上小学的小朋友在爸妈协助下将闲置书籍、玩具捐到店里;还有企业向善淘捐赠了大量办公闲置及活动剩余礼品……善淘的商品来源于千家万户的捐赠,同时每月公示捐赠金额明细、捐赠品去向等,每年闲置物资流转数量平均近20万件,每年闲置收捐物资平均超30万件。
当前,善淘程家桥店共有3位工作人员,其中两位是残障人士,负责物品整理、记账等工作。据了解,善淘在全国范围内的一半员工是残障人士,品牌致力于为残障伙伴提供有尊严的、平等的工作机会。为鼓励更多志愿者参与进来,善淘今年招募了300余位“一日店长”进行工作体验,他们与残障伙伴共同构建了一支残健融合的团队,形成了全纳式的工作环境。
善淘自2010年起聘用残障人士运营线上慈善商店。随着上海市民政局的推动和社区空间的支持,2017年,善淘实体慈善商店应运而生。上海市慈善基金会长宁区代表处作为善淘的物资捐赠联合劝募伙伴,对商店每年的物资流转情况进行合规督导工作,并在多年间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。“在善淘很微小的时候,长宁区代表处就给予我们很多支持和指导,包括物资捐赠的处理流程等。我们通过义卖社会闲置资源将所得转化为公益资金,用于支持残障伙伴就业、小微公益活动、社区创新服务项目等,营造人人参与公益的良好氛围。”蒋抒洁说道。
除了慈善超市运营,善淘与学校、社区联建开展了各类公益活动,其中原创研发的“大问题小公民”公益通识教育课程获得“公益之申”上海十佳公益项目。据悉,该课程基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,结合慈善超市的真实场景设计,在社区工作人员、大学生志愿者和拥有专业学科背景的人士的指导下,社区儿童在活动中共同讨论环保、城乡、老龄化等社会议题。在学习与思考中,孩子们除了学习到相关知识、学会用新的视角看待问题,还在社会交往、团队合作、公共演说等方面拥有了新的体验。而在善淘的闲置艺术工作坊项目中,参与者可以将不同材质、不同种类的闲置物或废弃物进行改造,以艺术疗愈的方式使“旧物再生”,在活动中探索自我、践行环保理念。
今年,善淘与上海市慈善基金会长宁区代表处、新加坡星展银行合作,通过星展基金会捐款170万元人民币,分别在上海、成都、杭州、深圳四个城市的街道社区以及云南地区的乡村学校开展“解忧·再生”公益计划实践活动,围绕社区可持续发展议题,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,提升青少年的可持续发展技能。该项目将惠及所在地区城乡青少年学生、教师及家庭,共计约12万人次受益。
在近年来的乡村振兴行动中,善淘将募集的2649册儿童书籍带到了云南砚山阿猛镇中心幼儿园,还带去了一系列绘本故事课程、儿童保护课程和急救课程,并参与搭建绘本教室;在志愿者团队的努力下,善淘还将3000册捐赠图书带到了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德耀镇,将当地一所废弃的小学改造成乡村图书馆,废弃的小学就此开始焕发新的生机。这些充满善意与希望的行动还在持续进行中......
“无论是我们卖的商品,还是我们聘用的人,亦或是我们最终选择做的项目,我们都秉持着真诚的利他之心。如果它是一个对社会很有价值的项目,那么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,也是值得坚持的项目。”蒋抒洁说道。
部分图片来源于善淘
撰稿/摄影:李妍蕾